找到相关内容144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的人生欲望观

      佛教极力强调贪欲的危害,教人制止贪欲,远离贪欲,“离欲”、“断欲”、“无欲”,为佛教经论中出现率极高的词语。否定人欲,被看作佛教的重要特点。《杂阿含经》卷三五在列举了贪欲的害处后指出:与贪欲的诸过...

    陈兵教授

    |心理|人生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811122629.html
  •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(二)

    ,不但般若忘了,波罗蜜也忘了;而任性去行,恣情纵欲。但人就是欢喜做糊涂事,而不愿修般若法。不行愚痴事就是般若行。你不修般若行,那就是凡夫;若修行般若行——即断欲去爱,自身就和佛一样。   善知识。...:   色即是有形有相。就在有形有相的色里边,你若能明白、了悟,能断欲去爱而不着住到色相上,这自然就有道,不需要离开道而另外去找道。你若认识,而不被其所迷,这就是“不相妨恼”。你若离开道而另外去找...

    宣化上人主讲

    |坛经|宣化上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5/2211239615.html
  •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(六)

    ,法正。要归依真正佛法,不要归依邪法、天魔外道的法。离欲尊,人人都有一种欲,而这欲真是害死人。人为何不成佛?就因有这欲,有欲就有贪心、嗔心、痴心。而学佛法就要离欲、断欲去爱,没有贪欲,所以这叫离欲尊。...

    宣化上人主讲

    |坛经|宣化上人|忏悔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10030310546.html
  • 佛教的养生之道(二)

    常年都能如此平均五日一小修,四个月一大修,这个“修”不是放任自流、懒散纵乐的“休息”,而是净化、调整全部身心的严格“检修”和“修炼”。它以素食、节食、禁酒、净身、清心、断欲、凝神、静思为要求,这对于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61639742.html
  • 从四圣谛四弘誓愿

    含》卷四十)  「有十念广分别修行,尽断欲爱、色爱、无色爱、憍慢、无明。」(《增壹阿含》卷四十二)  「于现法中得尽有漏,亦令后世诸漏之病皆悉除尽。」(《增壹阿含》卷四十二)  「当念舍离十恶之法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45941120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初传与早期佛典的翻译

    情欲方面的基本主张。这在据说为当时所弘传的经钞《四十二章经》中,完全可以为襄楷的这一主张找到理论根据。在《四十二章经》的第二章中说:“佛言:出家沙门者,断欲去爱,识自心源,达佛深理,悟无生法。内无所得,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5641355.html
  • 东汉时期的佛经翻译

    显然是佛初转法轮,其内容应当是四圣谛、八正道、十二因缘等小乘教法。实则不然,经中混有不少大乘思想。如第二章:“佛言,出家沙门者,断欲去爱,识自心源,达佛深理,悟无为法,内无所得,外无所求,心...

    韩廷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2641391.html
  • 圆出世智 导世间行 培人天福 归极乐乡——读印光法师文钞

    必须断绝房事,方可速愈。欲灭宿现杀业,必须戒杀吃素,又复致诚念佛念观音,则必可速愈,且能培德而种善根。倘怨业病,除此治法,断难痊愈。至于断欲一事,当以为治病第一要法,无论内症外症,病未十分复原,万不可...

    颜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1641450.html
  • 学佛?学魔?

    章经”第十三章里,沙门问佛:“以何因缘得知宿命,会其至道?”佛言:“净心守志,可会至道。譬如磨镜,垢去明存,断欲无求,当得宿命。”意即:一位出家的沙门请问佛陀说:“在怎样的因缘才能得到了解过去世的“宿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3241543.html
  • 佛教与艳诗

    。这或许正是在教内外的反对声中,对惠洪的一种回护或纠正。教内教外对僧人为艳诗的指责,都是看到了诗中的艳情艳语,与佛教教理、教义的相悖性,佛教的绝世断欲与绮语之戒都不允许艳诗的存在。但存在者自有其合理性...

    陆永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0842621.html